又一次坐老式电车
又一次坐老式电车,时代在进步,生活水平在提高,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好,交通工具也多了很多,不像以前的交通工具,可以说是少之又少,又一次坐老式电车,电车是让我印象最深的,让小编来说说这故事吧。
看见电车,孩子欢呼着,雀跃着,伸出两只小胳臂调皮地模仿着电车的咣当声和笨重的身子。
它仿照旧式电车,还是姜黄色的帽子,油绿色的车身,只是换了新铁皮,漆得透绿,内外皆新,焕然靓丽。上车刷了卡,电车内,木质长凳,木质皮圆环把手,车厢内的木质边条,一切的设施都是新的,洁净而宽敞,坐着也很舒适。顺着蜿蜒向前伸展的两条墨黑的铁轨,电车咣当咣当的出发了,这咣当咣当的隆隆巨响,震得耳膜咚咚,心脏轻跳,我一瞧,车内有七八十岁的老人,也有年轻的男女,都在这声响中气定神闲,神思飘远,像是很回响似的,很享受似的。咣当咣当中,红尘回恍如初,一瞬间,好像又回到了青春花样时。仿佛回到三十年前,我在大连读书时,欢喜地挤着公交,挤着老式电车。而这三十年,也仿佛只是一眯眼的瞬间。今日不同往昔了。
迎面又驶来一辆深紫色的比较陈旧的电车,男女老少又拿起了手机和相机,我也举起了手机快速拍下了。
我想老式电车把老年人带回旧日的时光,进入一次回归似的体验。对青年人是一次热切的体验,一次沉淀和冲击。
每次来到大连,我都满怀亲切满怀熟悉地凝望着有轨电车和无轨车顶上的电线,油然而生一种回到旧大连的感觉。
来往路过的轻轨、各式公交、各式轿车,既多样而现代,而有轨和无轨电车就是一道独特的'风景,恍惚间,把你带入旧上海、旧大连的时空中,时光交错间,你已经过了昨日今生。喜欢做老式电车的人一定是怀旧而悠然的人,极乐意在现代的城市中寻觅古旧往昔气息的人。
一辆老式电车也会点亮一座城。
张爱玲的作品《封锁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:开电车的开电车。在大太阳底下,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,水里钻出来的曲蟮,抽长了,又缩短了;又抽长了,缩短了,就这样往前移——柔滑的,老长老长的曲蟮,没有完,没有完……开电车的人眼睛盯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,然而他没有发疯。
我也是在初夏的某一天再次坐上了这老式电车。只因怕老式电车猝不及防地离开我的视线。这天阳光还没那么刺眼,铁轨也不那么耀亮光莹,一眼望去,还能看得见,黑色的像两条铅笔线般向前方延长。
这是时隔三十年后,我的又一次体验,一次全新的体验。我想无论是全新的电车,还是旧瓶整修翻新装上新酒,毕竟时光的列车已翻转30年了,一切都变了味道。
一百年前,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大连开通,同时也开启了大连的经济振兴之路,由此跻身东北四强的行列,让大连的昨日如此辉煌。
如今有轨电车咣咣当当,晃晃悠悠地行驶了一百多年,来来往往中,阅尽市民心理百态,历尽城市沧桑巨变。
在渺渺的未来,但愿它还将继续咣咣当当地穿越大连,让大连的子子孙孙继续品味和回忆。
3路电车
米格格镇是个小镇,这里只有一辆电车。
“3路”是这辆电车的名字,它的脑袋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红色“3”。小镇上的每一个人都认识它,妈妈们都爱抱着孩子站在窗口等3路电车开过来。“3路电车!3路电车!”当它经过一家家有孩子的窗口时,总会听到孩子们快活的叫喊声。
每天早晨,3路电车准时从车站出发,一路走走停停,唱着欢快的歌。拐(guǎi)过两个街口,在经过一家挂着红色窗帘的窗口时,3路电车照例要“嘀嘀嘀”的大叫几声,它这是在提醒这家的小男孩米豆呢。
米豆是个小学生,和奶奶住在一起。米豆的爸爸妈妈出国前,特地请3路电车帮忙,叫它每天早晨经过米豆家窗口时,不要忘记提醒米豆上学。
“拜托你啦!”米豆的爸爸妈妈说,“上学是一件重要的事情,请提醒米豆千万不要迟到!”
“放心吧!”3路电车“啪”地向米豆的爸爸妈妈敬了个礼,“保证完成任务!”
从那以后,每天早晨3路电车经过米豆家窗口时,总要“嘀嘀嘀”地叫上几声,提醒米豆上学的时间到了。
“哎!哎!”米豆听见了,一边答应着,一边急急忙忙地从家里跑出来,然后“噔”的一声跳上车。“奶奶再见!”在米豆跟奶奶道别时,3路电车也在心里默默地跟他说着同样的话。
这天,3路电车经过米豆家窗外,“嘀嘀嘀”地叫了又叫,奇怪的是,没有听到米豆“哎哎”的应答声。“这是怎么啦?”它担心地想。
3路电车一直停着不走,乘客们有意见了,嚷嚷着,“为什么不开了?我们有很重要的事要做呢!”
“米豆还没有来呀!”3路电车回答道。
“嘀嘀嘀!嘀嘀嘀!”3路电车的叫声更大了,它希望米豆赶快跑出来。这时,住在米豆家隔壁的一位老爷爷听见了外面的动静,打开窗子说:“今天是星期天,米豆不上学,他跟奶奶去公园玩了。”
原来是这样啊!3路电车发出长长的一声“呜”后,放心地出发了。
乘客们恍(huǎng)然大悟(wù),纷纷称赞道:“3路电车真是一辆既有爱心又有责任心的电车啊!”
米豆知道了这件事后,在每个星期天的早晨,都会往窗子上系一个大气球,告诉3路电车今天他不上学。嘻嘻,这是米豆和3路电车之间的暗号呢!
文档为doc格式